大数据产业是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个风口,从采集、加工到销售,已经形成一个海量市场。
重庆途作林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伦华,已采集了以千万计的地理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正被广泛地运用于市政、交通、国土、农业、消防、公安等智能城市管理系统之中,并扩展到无人机改装、软件设计、感应器、物联网等新领域。
汤伦华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龙湖时代天街的一栋写字楼内,周边既有喧嚣热闹的商住街区、应有尽有的市政设施,也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车流,庞大而交织的信息与他目前正在从事的地理信息大数据领域有着某种高度的融合。
懂市场的技术男
1977年出生的汤伦华身上具有典型的工科男特质。他17岁从垫江考入重庆大学无线电专业,1998年毕业后进入三星电子,随后又到了重庆联通公司、神州通信重庆分公司。在工作的同时,他回炉读取了通信工程专业硕士。2005年,他离开通信行业进入重庆勘测院下属的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又攻读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博士学位。
汤伦华展示的轨迹,一方面是不断通过专业学习来完成跨领域转型,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型人才,而是对市场和行业有着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在数字城市公司工作期间,汤伦华既做技术,又跑市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城市地理信息蕴含的海量商机,于是在2011年下海创业,将公司定位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研发、大数据生产加工建库、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化城市管理360°全景影像及三维仿真系统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数据企业。
基础决定成败
离开稳定的单位,汤伦华带着5名员工,挤在一间狭窄的办公室开始创业。
2010年前后,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尽管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数据运用、交易企业,但在最基础领域的地理信息大数据采集环节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这恰好给了汤伦华巨大的市场机会。
汤伦华熟悉市场,又是技术专家,起步阶段的订单不大,利润也不高,但他很快就在行业做出了影响。进入市场第一年,汤伦华就获得了1800万元的订单。他迅速加大软件和系统平台研发,购买了激光点云数据采集车、地下管网勘测机器人、空中测绘无人机等领先装备。
大数据广应用
随着政府对大数据需求越来越大,公司的装备以及软件、系统开发平台迅速升级,汤伦华的业务急速展开。
汤伦华这样描述他的业务流程:公司将路灯、果皮箱、行道树、井盖和公厕等归类成为100多种城市部件,装备有激光点云数据采集设备的车辆会在不同时段穿行或停留在街道、社区。另外,无人机会从天空、管道机器人能从地下将城市部件信息全部采集回来。
市政园林部门需要了解井盖、路牌、垃圾箱、树木的动态,国土、农业部门需要掌握房产、土地的不动产数据,而消防、公安部门则侧重于建筑楼宇、车辆、消防设施和监控数据。汤伦华的工作就是将采集到的所有城市地理信息一一加以整理,最后以软件和应用平台的形式应用于各个部门的业务中,这就是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目前公司已为巴南、江北、渝中、沙坪坝、九龙坡、渝北、永川、江津和涪陵等多个区县智能城市管理平台、地名地址平台提供地理信息大数据生产和平台建设服务。
从数据到硬件
大数据采集、计算、销售只是汤伦华业务的一部分,他向我们展示了在大数据产业链上的业务延伸。
消防人员在实施救援时,无人机根据地理信息定位后,准确地投放软梯、绳索。公安部门在利用无人机追踪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地理信息捕捉到犯罪分子的车牌,还能实施武装抓捕决策分析。“我们把所有的路灯、果皮箱、停车场等城市部件配上‘身份证’,融入物联网。如果你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能自主发现问题、自动派遣人员快速抵达现场进行解决,大大提高了城市问题的管理效率。”而在这些应用背后,汤伦华手中掌握的地理信息无疑是开启市场大门的钥匙——在为消防、公安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进入到特种无人机的改装生产领域;在为市政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入到传感器、物联网应用。
10年间,汤伦华的公司研发了128项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完成近2000个项目,载誉无数。汤伦华和他的途作林杰,将继续在大数据领域书写新的创奇!